校友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园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代表-陈洪凯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4日 16:47;  编辑:王才军;  点击数:


9b09e71d55fc6c1cfa80c849bb9dbb1

陈洪凯,男,汉族,九三学社,二级教授,1988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系

个人简历:(从大学入学开始)

1984.09-1988.07 重庆师范学院地理系,本科

1988.09-1991.06 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1.06-1995.11 重庆交通学院 讲师(破格)

1993.09-1997.01 重庆建筑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5.12-1999.11 重庆交通学院 副教授(破格)

1998.01-1998.06 香港理工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1999.12迄今 重庆交通大学 教授(破格)

2003.07 西南交通大学 博士生导师

2007.07-2010.07 重庆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16.07迄今 重庆交通大学 二级教授

2006.07迄今 重庆交通大学 博士生导师

2019.07迄今 三峡大学 博士生导师

1999 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

2001 全国优秀教师

2002 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4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5 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 重庆市名师

2007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 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9 重庆市职工楷模

2010 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2011 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2013 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迄今 重庆市西部交通地质减灾创新团队 带头人

2016 重庆市专家工作室

2016迄今 山区公路水运交通地质减灾重庆市教委重点实验室 主任

2016-2019 九三学社重庆市南岸区委 主委

2017-2019 重庆市南岸区政协 副主席

2018.06迄今 枣庄学院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 副院长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委会 理事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国家级专家重庆地理学学会 副理事长

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副理事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专家


主要事迹:(含获奖情况)

从事地貌过程减灾与环境修复研究。出版学术专著14部,授权发明专利48项,发表论文430余篇,被SCIEI收录120余篇。在危岩崩塌减灾、库岸滑坡减灾、公路泥石流减灾等方面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地面塌陷、石漠化乔木免灌种植、药磁热动复合健身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出版的系列专著《重力地貌过程力学描述与减灾(岩石崩塌)》、《重力地貌过程力学描述与减灾(库岸滑坡)》和《重力地貌过程力学描述与减灾(公路泥石流)》将岩土工程、地貌学和应用力学有机结合,解决了传统地貌学服务于工程实践的重大科学瓶颈,得到业内专家高度评价。成果在三峡库区、新疆、四川、河南、山东、广东、云南、内蒙古等省市区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成果“西部山区公路铁路泥石流减灾理论与技术”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结构抗撞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0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危岩崩塌灾害成套防治技术研究”获得2010年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西部山区公路泥石流与山洪灾害防治关键支撑技术”获得2013年度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区公路危岩崩塌灾害及工程高切坡成套减灾技术”获得201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路基桥梁冲击磨蚀破坏机制与受灾路段修复关键技术”获得201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路基桥梁泥石流水毁灾害常态修复与应急抢修成套技术”获得2015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库岸典型岩质坡体崩塌入库致灾机理及防治关键技术”获得2019年度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区公路城镇危岩崩塌灾害及工程高切坡减灾理论与技术”获得2014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指导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银奖、铜奖和三等奖,同时获得重庆市特等奖2项、金奖2项。

典型事迹:20111021日长江三峡巫峡左岸望霞危岩出现重大险情,长江航道巫峡段被迫禁航!在国务院实时关注巫峡何时恢复通航这一重大决策的关键时刻,国土资源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选派专家在现场成立了专家组,现为九三学社南岸区委员会主委、重庆交通大学教授陈洪凯同志担任副组长。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和50余位政府厅局级职能部门负责人一道,进行该灾情会商。会商期间,时任现场总指挥的重庆市人民政府某副市长强调,当前灾情重大,为了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现在只按专家意见办事!现场气氛凝重,鸦雀无声,陈洪凯教授依靠其在岩石崩塌减灾领域扎实的研究基础,科学预测望霞危岩的破坏模式为座滑破坏,认为座滑水平距离将在5m以内、危岩体竖向座落高度不超过8m,危岩体不会整体破坏而危及长江航道安全,于是代表专家组做出可以恢复通航的建议!至此,长江航道巫峡段中断通航30小时后恢复了通航,使得停泊在重庆巫山、奉节和湖北秭、归巴东境内的2000多艘船只恢复了正常通行,该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社会意义重大。事实证明陈洪凯教授做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上一条:校友代表-周成伟

下一条:校友代表-巫正厚

关闭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招生就业办:023-65910139
学院办公室:023-65362853
邮编:401331
《地理教育》期刊 期刊栏目: 课改前沿 课堂教学 考试聚焦 教研放谈
邮发代号:78-19,每期单价12元,全年12期144元
投稿邮箱:dljy@cqnu.edu.cn
咨询电话:(023)65362774
微信公众号:dljy65362774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汪晓玲
网站制作: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谭华山,6510388@qq.com